作為影評人,我的文章向來談不上好看。因為大部分電影我都儘量以欣賞的態度評論,甚少真的去批評電影,難免帶點「刷鞋」之感。但《神探大戰》是我難掩失落的一部韋家輝執導作品。可能是希望越大、失望越大吧,07年的《神探》把人性和偵探類型片的揉合發揮到極致,本以為韋家輝聯手劉青雲是無懈可擊的組合,卻還是敗給了商業化。
筆者絕對不是討厭商業化,票房對電影產業有很大的作用,也是好電影的指標。而《神探大戰》亦不負眾望,在內地取得超過6億的票房佳績。但我不得不提出在人物、情節的的處理上,韋家輝的劇本遠比其執行的層次深,成為眼高手低的劣作。
作為香港觀眾,首當其衝是那失敗的粵語配音。在觀影期間,筆者數次懷疑自己是否在看30年前的《英雄本色》,演員的口型經常與台詞脫節,但明明從口型能看出是粵語,為什麼又要重新配音呢?據聞是因為要過審,所以需要將部分台詞修改。這正是商業化的弊病,為了迎合內地觀影市場,不得不在後期更改台詞,使得粵語版本都變成四不像。為什麼不能在拍攝前確保劇本的台詞恰當呢?可能是韋家輝的堅持吧,可惜還是不能堅持到底。而即使摒除聲畫不一致的問題,重新配音的最大問題是過分用力,一旦並非在現場錄音,能明顯感受到演員的每一句台詞的張力都十分繃緊,幾乎每一句都是聲嘶力竭,讓觀眾容易聽覺、情緒疲勞。在現場錄音的重要之處是,它讓台詞有更多喘息的空間,在實景的打磨裏取得情感和力量的平衡,現在部分在錄音室配音、部分在現場收音,情感驟然變得突兀,觀眾難以投入。
另外一個難以投入的是乖悖違戾的情節與人物,除了劉青雲飾演的李俊之外,其他所有人物的曲線都十分扁平,基本可說是道具,例如蔡卓妍飾演的陳儀,先不聚焦一個懷胎十月的孕婦如何健步如飛、飛簷走壁而氣都不喘一下,更居然在船艙內順產後馬上入海能游、出海能跑。最讓我失望的是全戲的人物鬆散,動機薄弱,劇本簡單透過一些角色的「旁白」就試圖說服觀眾這些人物的行為合理。大部分角色的作用只是為了在合適的時間出現,講句台詞,推進劇情,基本沒有任何人物發展,李若彤飾演的黃欣正是這樣一個「紙板人」的角色塑造。林峯作為大反派,演技還是非常平鋪直敘,除了魔化後的眼神有些許變化,難以讓人真正信服他是個邪魔。
但就算韋家輝這次執導如何讓人大失所望,他的編劇功力,還是許多人難以超越的標準。正當觀眾傻呼呼地自認為劇本這麼粗糙地透露誰是大魔王,我們絲毫不知道這是韋家輝設下的圈套,李俊真的被方禮信玩弄?還是他只是在布一盤更大的棋局?其實當觀眾回想最初李俊扣押女兒到警局現場,故意讓方禮信想出誘騙一招,李俊就已經在利用方禮信,讓人在回想時細思極恐。至於最後的一幕,也只是回到電影「神探」既「魔警」的思想,神魔、善惡,都只是一鏡的兩面,「當你凝視深淵時,深淵也在凝視著你」,可惜這尼采的教義刻意地重複出現,難免有份故弄玄虛的感覺。
可能韋家輝還是需要杜琪峰以監製的身分,把他從天馬行空的劇本,拉回腳踏實地的執導。